NBA的休赛期已经过半,整个联盟都显得格外热闹。这个夏天,许多球员都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高薪合同,尤其是雷霆队,他们一口气为三位核心球员亚历山大、杰威、和切特续约,并且支付的总额高达8.22亿美金,确实让人惊叹不已;而湖人队也不甘示弱,迅速送上了一份3年1.65亿美金的续约合同给东契奇,太阳队则提前与布克完成了为期两年的1.5亿美金的续约,创下了NBA历史单赛季薪资新高。这些豪华的合同背后,都离不开联盟新转播合同生效带来的资金注入,薪资纪录也因此一再被刷新。
随着球员薪资的飙升,背后自然少不了球队老板们的支持。然而,显然这些投资者并非出于慈善的考虑。正如我们所看到的,老板们愿意为球员支付高额薪资合同的原因,恰恰是因为球员们能带来更高的回报与收益。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便是其中的一个鲜明例子。在去年成功捧起NBA总冠军奖杯后,球队的整体估值迅速上升。于今年3月21日,凯尔特人队的老板选择了在估值高峰时卖出球队,实现了高价套现。不到三个月后的6月19日,洛杉矶湖人队也效仿波士顿,以创纪录的价格完成了球队的出售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8月份,有媒体曝出波特兰开拓者队以42.5亿美元成功出售,创下了NBA历史上第三高的球队交易纪录。
短短五个月内,三支NBA的传统豪门球队接连被抛售,三笔交易的总金额高达203.5亿美元,令人震惊。回顾历史,1979年,杰里·巴斯以6750万美元买下湖人队,46年后,这支球队的市值暴涨了148倍,成为了NBA最赚钱的豪门之一。而开拓者的交易尤为具有历史讽刺意味,1988年,保罗·艾伦仅以7000万美元买下这支球队,37年后,其遗产管理委员会以超过60倍的回报率将其出售。同样,凯尔特人队的管理团队——格鲁斯贝克家族,在2002年仅花费3.6亿美元接手球队,如今却以61亿美元将其卖出,资产增值近17倍。
这些交易的背后,反映出金融资本对NBA产业的强烈追逐。凯尔特人队的新老板威廉·奇肖姆的收购团队,其中不仅有全球第二大钢铁公司阿塞洛米塔尔的主席之子阿迪提亚·米塔尔,还有私募股权公司“第六街”。开拓者队的收购财团,包括蓝猫头鹰资本的联席总裁马克·扎尔和Collective Global公司的联席首席执行官谢尔·泰勒。而在湖人的交易中,尽管巴斯家族保留了部分股权,但实际上,私募资本已经掌控了球队85%的股份。通过电视转播权、商业赞助和全球推广,NBA联盟本来希望能大幅提升球队的收入,以激励老板们更好地运营球队。然而,事实却变得相反——资本巨头们将球队视为变现的工具,职业体育的忠诚与传统在金钱面前逐渐消失,联盟在这方面显然做出了失算。
凯尔特人被出售后,球队通过一系列交易,将薪资从5.4亿美元大幅降至2.39亿美元,降幅高达56%。这正是资本运作的典型做法:先减少成本,再通过高价转手出售。而球员的忠诚和球队的化学反应,往往在这种资本游戏面前变得微不足道。随着私募资本的不断涌入,NBA正逐渐从一项竞技体育活动,沦为资本家们的游戏场。职业体育也变成了一个比科技、金融行业更为暴利的投资领域。如今,职业体育的成功标准不再是冠军的数量,而是资产的增值幅度,这种转变令人唏嘘不已。
ballbet贝博
更令人担忧的是,NBA球队估值的飙升正在引发连锁反应。芝加哥公牛的老板杰里·莱因斯多夫,在1985年仅投资1600万美元购买了公牛队,而如今,公牛的估值已经接近凯尔特人的61亿美元。事实上,今年6月,莱因斯多夫家族宣布出售芝加哥白袜队(MLB)。那么,公牛队会成为下一个被出售的NBA球队吗?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。